亚洲AV成人无码无在线观看,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,国产伊人免费,福利色导航

歡迎進入:好學通教師資格網(wǎng)!
在線咨詢
網(wǎng)校課堂
通關題庫
城市: 全國 天津 廣東 浙江 北京 上海 山東 重慶 江西 江蘇 安徽 湖北 湖南 河南 河北 廣西 福建 四川 山西 陜西 貴州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更多
你的位置: 主頁 > 考試介紹 > 證書領取 > 正文
2019年四川教師資格考試《教育心理學A》預測題及答案(1)
發(fā)布時間:2019-08-30   教師資格

  2019年四川考試《教育心理學A》預測題及答案(1)

  一、單項選擇題(本大題共20小題,每小題l分,共20分)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,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(nèi)。錯選、多選或未選均無分。

  1.在心理學中,最早明確強調(diào)內(nèi)部心理結(jié)構(gòu)并以此來解釋學習過程的心理學流派是【 】

  A.行為主義

  B.精神分析

  C.格式塔學派

  D.認知心理學

  2.加涅關于學習的八種階梯類型中,最低層次的學習是 【 】

  A.刺激反應聯(lián)結(jié)

  B.信號

  C.概念學習

  D.問題解決

  3.以下思維活動中,心理學家吉爾福特最早關注的研究是 【 】

  A.求異思維

  B.求同思維

  c.發(fā)散思維

  D.聚合思維

  4.最早提出遷移概念的心理學家是 【 】

  A.華生

  B.桑代克

  C.布魯納

  D.斯金納

  5.提出動機性遺忘理論的心理學家是 【 】

  A.斯金納

  8.羅杰斯

  C.布魯納

  D.弗洛伊德

  6.一般認為,教育心理學成為獨立學科是由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著《教育心理學》開始的,該書出版的年份是 【 】

  A.1913年

  B.1903年

  C.1923年

  D.1879年

  7.皮亞杰認為,7至ll歲的兒童認知發(fā)展屬于的階段是 【 】

  A.思維準備

  B.思維

  c.感覺運動

  D.抽象思維

  8.學校教育心理學中最重要、最核心的理論是 【 】

  A.智力理論

  B.動機理論

  C.學習理論

  D.認知理論

  9.提出掌握學習理論的是 【 】

  A.華生

  B.布魯納

  C.布魯姆

  D.班杜拉

  10.垂直遷移和水平遷移分類的最初提出者是【 】

  A.加涅

  B.華生

  c.布魯納

  D.斯金納

  11.心理學,特別是學校教育心理學研究最多、最活躍的一個領域是 【 】

  A.心理健康

  B.記憶

  C.智力

  D.學習

  12.刺激—反應聯(lián)結(jié)學習理論最初的代表人物是 【 】

  A.桑代克

  8.華生

  c.斯金納

  D.布魯納

  13.一個人把對某人的感情轉(zhuǎn)移到另一個人身上的心理現(xiàn)象,叫 【 】

  A.認同

  B.移植

  C.投射

  D.回歸

  14.尋求解決問題的可能方案,提出解決問題策略的問題解決階段是 【 】

  A.分析問題

  B.提出假設

  C.發(fā)現(xiàn)問題

  D.檢驗假設

  15.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為四種水平,其中最高水平是 【 】

  A.解釋的理解

  8.字面理解

  C.批判性理解

  D.創(chuàng)造性理解

  16.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,人的最高層次的需要是 【 】

  A.生存需要

  B.歸屬需要

  C.尊重需要

  D.自我實現(xiàn)的需要

  17.以詞的聲音表象、動覺表象為支柱而進行智力活動的階段,稱作 【 】

  A.活動定向

  B.內(nèi)部言語

  C.無聲的外部言語

  D.有聲的外部言語

  18.一般來說,認知風格中場依存性者更感興趣的學科是 【 】

  A.文學

  B.數(shù)學

  C.化學

  D.物理

  19.教學過程中的測量,主要借助的方法是 【 】

  A.測驗

  B.觀察

  c.訪談

  D.實驗

  20.研究認知風格最著名的心理學家是 【 】

  A.西蒙

  B.威特金

  C.苛勒

  D.卡根

  二、判斷改錯題(本大題共5小題,每小題3分,共15分)判斷正誤,在題后的括號內(nèi),正確的劃上“√,錯誤的劃上“×,并改正錯誤。

  21.學校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序列是學與教而不是教與學。 【 】

  22.布魯納強調(diào)學生學習的最佳方式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。 【 】

  23.非正式學生群體可稱之為學生集體。 【 】

  24.測驗信度是指測驗的真實性、正確性。 【 】

  25.阿Q精神是認同作用的一個典型。 【 】

  三、名詞解釋題(本大題共5小題,每小題3分,共15分)

  26.技能

  27.有意義學習

  28.上位學習

  29.非正式學生群體

  30.智力技能

  四、簡答題(本大題共5小題,每小題6分,共30分)

  31.簡述教學目標的選擇標準。

  32.簡述奧蘇貝爾對有意義學習條件的認識。

  33.簡述皮亞杰兒童心理認知發(fā)展論的教育意義。

  34.如何科學進行復習,防止遺忘?

  35.簡述影響學習遷移的因素。

  五、論述題(本大題共2小題,每小題10分,共20分)

  36.如何培養(yǎng)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?

  37.如何運用感知規(guī)律提高直觀教學效果?

  [參考答案及解析]

  一、單項選擇題(本大題20小題,每小題1分,共20分)

  1.A 2.B 3.A 4.B 5.D 6.B 7.B 8.C 9.C 10.A 11.D 12.A 13.C 14.C 15.D 16.D 17.C 18.A 19.A 20.B

  二、判斷改錯題(本大題5小題,每小題3分,共15分)

  21.√

  22.×改正:奧蘇貝爾認為,學生學習的主要形式應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。

  23.×改正:把“非字去掉。

  24.×改正:測驗效度是指測量的真實性、正確性。

  25.√

  三、名詞解釋題(本大題5小題,每小題3分,共15分)

  26.技能:技能是通過練習而自動化了的動作方式或智力的活動方式。

  27.有意義學習:有意義學習就是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生認知結(jié)構(gòu)中已有的適當知識建立非人為實質(zhì)性的聯(lián)系的過程。簡言之,就是符號或符號組合所獲得心理意義的過程。

  28.上位學習:當所學的新知識相對于原有認知結(jié)構(gòu)為上位關系時,新知識就要由原有認知結(jié)構(gòu)組織起來,原有認知結(jié)構(gòu)就成為形成歸納推理的一整套觀念。也就是說,當認知結(jié)構(gòu)已經(jīng)形成了幾個觀念,現(xiàn)在要在這幾個原有觀念的基礎上學習一個包攝程度更高的命題時,便產(chǎn)生上位學習。

  29.非正式學生群體:非正式學生群體既沒有正式規(guī)定建立,也無需任何人批準同意,是由有關學生自愿組合而成的學生群體。

  30.智力技能:智力技能是以抽象思維主導的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,它是借助于內(nèi)部語言在頭腦中形成的。

  四、簡答題(本大題5小題,每小題6分,共30分)

  31.答:教學目標選擇的一般標準主要有以下幾條:(1)價值性標準。

  (2)可能性標準。(3)低耗性標準。(4)豐富性標準。(5)就高性標準。32.答:(1)學習材料必須具有邏輯意義。(2)學習者認知結(jié)構(gòu)中必須具備適當?shù)闹R基礎。(3)學習者必須具有有意義學習的心向。

  33.答:(1)心理及教育測驗專家能根據(jù)皮亞杰的研究結(jié)果編制新的智力測驗。(2)課程專家應根據(jù)皮亞杰的發(fā)現(xiàn)設計各級學校的課程。

  (3)教師可以根據(jù)皮亞杰的理論配合教學與學生的智能。皮亞杰的認知發(fā)展理論給予教師及父母最大的啟示是:①智慧是個體與環(huán)境相互作用的結(jié)果,越簡陋的學習環(huán)境或越缺乏活動的個體,越產(chǎn)生遲滯的心智能力。②認知活動經(jīng)歷四個性質(zhì)不同的階段,各階段有其特殊的智能活動,教學者應根據(jù)兒童發(fā)展的階段,安排最適當?shù)沫h(huán)境并作最充分的教學活動。

  34.答:(1)注意營養(yǎng)和健康,防止大腦創(chuàng)傷和心理障礙。(2)加強記憶信心,提供愉快的學習經(jīng)驗。

  (3)提倡理解基礎上的記憶,使用合理的記憶方法。(4)復習。(5)過度學習。(6)記憶術。

  35.答:(1)學習情境的相似性。(2)學習材料的性質(zhì)。(3)學習活動的多樣性。(4)原學習的熟練和理解程度。(5)年齡特征。(6)智力水平。

  五、論述題(本大題2小題,每小題l0分,共20分)

  36.答:(1)培養(yǎng)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內(nèi)在動機。(2)問題的難易應適合學生的學習能力。

  (3)指導學生理解和分析問題,創(chuàng)設必要的問題情境。(4)提供較充裕的時間和適當?shù)淖杂伞?/p>

  (5)鼓勵學生驗證答案,提供解決問題的機會。

  37.答:要提高直觀教學的效果,必須掌握和運用以下感知的規(guī)律:(1)目的任務越明確,感知越清晰。

  (2)對象從背景中越突出,則對象越容易被感知。在直觀教學中要使對象從背景中突出,必須具備三個規(guī)律:第一,差異律。第二,活動律。第三,組合律。

  (3)直觀形象與語言指導相結(jié)合,則感知更精確、全面。(4)知識經(jīng)驗越豐富,感知就越完善、迅速。

  (5)對感知對象的態(tài)度越積極,則感知越深刻。

  (6)多種分析器的協(xié)同活動,也可以提高感知的效果。